【标题】“苏”式培育助力新兴产业快速成长 【正文】 随着国家对新兴产业的重视和支持,各地纷纷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其中,苏式培育作为一种创新的产业培育模式,正受到广泛关注。 苏式培育,顾名思义,源于江苏地区,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导、社会参与,形成一种多元化、协同化的产业培育机制。这种模式强调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同时注重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地位,调动各方面资源,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在苏式培育模式下,政府主要扮演“引导者”和“服务者”的角色。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规划产业布局、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政府还通过搭建平台、提供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市场在苏式培育模式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通过市场机制,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新兴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升级。同时,市场的竞争也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企业作为苏式培育模式的主体,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市场敏感度,把握产业发展的机遇,积极参与产业竞争。企业还需要加强与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共同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社会参与是苏式培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各界,包括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媒体等,都可以通过各自的优势,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支持。例如,高校和科研机构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行业协会可以为企业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媒体可以为产业宣传和推广提供渠道。 总之,苏式培育模式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为新兴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这种模式已经在江苏等地取得显著成效,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为我国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以下文章来源:

让新兴产业“长大”有种“苏”式培育

苏式培育:助力新兴产业茁壮成长 研究院 长三角 孙明月 第1张

中国青年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 见习记者 戴纳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化的“苏式中介”正身兼数职:既是寻找好科研项目的“星探”,又是为企业科研众筹的联络员,还是为出海技术提供验证、帮打官司的“律师”及为产品“瞧病”“治病”的“医生”……

日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时来到地处苏州相城区的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以下简称“长材院”)。该院副院长孙明月说,多个角色的目的只有一个,“为长三角地区的材料产业(培育)提供服务。”

这家擅长连接资源与需求的平台,最近还联合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为材料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专业课、设备实操等特训。“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材料的供应端和需求端都集中在长三角。”孙明月以江苏为例,江苏是钢铁大省,传统材料转型升级需要技术支撑。同时,碳纤维、高温合金等新型材料,在长三角地区制造量很大。从需求端看,长三角是中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群星”闪耀,拥有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纳米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以及高端纺织等产业集群,高端材料需求量大。

“但在长材院2019年成立前,当时国内材料领域的研发机构主要位于华北、东北和西北,长三角需要一个综合性材料研发机构提供支持。”孙明月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长材院成立时,适逢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该院一方面征集长三角地区的技术需求,梳理具体问题,另一方面牵头组建全国重点实验室联盟和全国材料学科联盟,促进科技成果与当地产业结合、转化。

苏式培育:助力新兴产业茁壮成长 研究院 长三角 孙明月 第3张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副院长孙明月介绍平台建设情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摄

截至目前,该院共立项11个材料科创项目,孵化出6家创新企业。最新的一个跨区域协同案例是,来自上海与江苏的技术人员组队,帮助解决浙江省一新材料企业的技术需求问题。

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发愁的“缺资金”问题,长材院探索出众筹科研模式。用孙明月的话来说,是“花小钱办大事”,即找到面临同样技术难题的企业,共同出资,同时由研究院代表政府按1:1配比,支持相应资金,在全球优选专业研发团队,合力攻关,切实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

把真需求“引上来”,把创新成果和项目“落下去”,围绕问题需求,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向中小型企业敞开。距离长材院20公里外,苏州光电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李侠也在为光子领域产业化提供“苏式”培育。这里两层楼的中试(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较小规模试验一一记者注)服务基地,有4条中试线分别聚焦于光学镀膜、光子集成器件封装与测试、3D光传感、微纳光学4个方向。

苏式培育:助力新兴产业茁壮成长 研究院 长三角 孙明月 第4张苏州光电技术研究院中试服务基地,两名工作人员在操作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摄

“就像是初创企业的‘大保姆’,我们不仅共享设备、技术人员,还有专业的HR帮助企业招聘,与高校联合培养精准对口人才,还有市场部,帮助企业找到精准客户。”从大学老师转为光子项目孵化者,李侠笑称自己是“二次就业”,她告诉中青报记者,依据产业化的定位,研究院筛选孵化项目的标准有两条,一是能否解决光子行业的“卡脖子”问题,二是该技术突破是否有实实在在的产业需求。

据了解,去年2月,苏州8家“概念验证中心”正式揭牌,成为江苏省首批揭牌运行的概念验证中心。“这意味着,随着上述概念验证中心进一步落地,所谓‘死亡之谷’即中试阶段的风险将进一步降低,将为处于起步阶段的科研发现在实验场地、资金、人才团队、二次开发进入市场等关键环节提供重要支撑。”此次“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随行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蔡笑天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