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中国人均居住面积还远远没有达到国际水平|《封面》专访 近日,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在接受《封面》杂志专访时表示,中国人均居住面积还远远没有达到国际水平,这反映出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不平衡性。 马光远指出,根据国际标准,发达国家的人均居住面积通常在40平方米以上,而中国目前的人均居住面积仅为36平方米左右。这表明中国房地产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马光远认为,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地区差异: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价高企,而三四线城市房价相对较低。这种地区差异导致部分人群难以负担高昂的房价。 2. 收入差距:高收入群体可以轻易购买房产,而低收入群体则难以负担。这种收入差距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不平衡性。 3. 政策因素: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不断变化,导致市场波动较大,部分购房者难以把握购房时机。 马光远建议,政府应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购房能力,同时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监管,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此外,政府还应鼓励多元化的住房供应方式,如公租房、共有产权房等,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 总之,中国房地产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让更多人实现安居乐业的梦想。

参考以下文章来源:


暂停
00:14 / 02:26
00:00
进入全屏
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以下为速记实录)

    马光远:下一个周期中国房地产的关键是什么?把大家的居住条件更进一步的改善。我们现在其实居住仅仅解决温饱问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我曾经做过一个测算,中国有多少房子?网上有很多流传的数据,比如说有人说中国的房子足够30亿人居住,这个数据我已经听了十几年了,而且到最后谁说的都查不到了,发布一个数据,说中国有六亿栋房子,很多人理解成有六亿栋的住宅,包括所有的有六亿栋,包括农村的,加起来拿六亿栋然后来做文章,讲中国房子严重过剩,说必须炸掉多少才可以,这些数据本身没有任何依据。根据官方的测算,我们现在的人均建筑面积也就刚过40平,城镇的、农村的除起来不到40平,这个是人均建筑面积。如果把公摊刨掉,就是30平左右。

    国际上,比如说OECD的成员国公认的标准40-45平,我们是人均30平左右,还没有韩国高,接近韩国。如果按照40-45平的温饱线的话,我们还差得很远,也就是说温饱问题甚至没解决。而且这些房子里边接近60%的房子是2000年以前的。为什么讲2000年以前?因为我们1998年房地产才市场化,2000年差不多第一批房子上市,我们权且认为市场化以后的房子还算不错,算新房子。那么2000年以前的房子占多少?我有一个测算,差不多占到2.57亿套,2.57亿套这个比重达到多少?接近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