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环球网评:庚续大运河文脉,守护“流动的文化” 大运河,一条绵延千里的人工河流,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从北到南,它贯穿了中国的多个省份,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变迁。如今,我们有责任庚续大运河的文脉,守护这一“流动的文化”。 首先,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的开凿,不仅解决了南北交通的难题,还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大运河的历史价值,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其次,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奋斗,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与不屈。我们应该以大运河为载体,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再次,大运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注重大运河的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和开发大运河的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大运河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我们应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让大运河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总之,庚续大运河文脉,守护“流动的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弘扬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以下文章来源: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环球网评:庚续大运河文脉,守护“流动的文化”

1.大运河:流动的文化瑰宝 大运河 运河 文化 文脉 千秋 扬州 华夏 新汴河 弹词 绵亘 sina.cn 第1张

环球网

关注

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之际,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江苏省委网信委联合主办的“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6月22日在江苏扬州启动。

创新形式,讲好“运河的故事”。大运河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繁荣兴盛的历史见证,也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此次活动创新展现方式,以扬州弹词为串联,围绕“通江达海”“工开万物”“水润华章”“护我安澜”等主题,邀请众多中外嘉宾利用情景讲述、音画视频、文艺表达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大运河作为交通动脉、经济命脉、民族血脉、传承文脉的载体,连接古今、润泽中华的恒久魅力,书写致富河、幸福河的时代答案。以互联网赋能大运河文化传播,推动新时代文化传承发展,能够为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认同注入活力,将进一步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影响力。

赓续文脉,守护“流动的文化”。一河通南北,千载连古今。作为一条跨越时间、地理与文化的超大体量文化遗产,大运河拥有河道、古建筑、古遗址、石刻等各级各类遗存超1200处,水工设施等重要代表性遗存368处,构成了一条继古开今的璀璨文化带。“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2019年,《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发布实施;2020年,《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规划》发布;2021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出台……十年呵护,运河新生。十年间,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不断开启新篇章,推动古老大运河继续在神州大地上勾勒生机勃发的新画卷。

业态焕新,打造“人民的运河”。因河而生,因河而兴。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一条致富河、幸福河。时至今日,大运河依然是运河人家的精神纽带,是生活的,是人文的,是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在江苏扬州,经过3年整治,曾经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运河三湾段已然变成风景秀丽的湿地公园;在安徽宿州,新汴河河畔,清澈的河水从新修建的闸口涌出,被四通八达的沟渠引入农田,滋养农业发展;在北京大运河畔,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街,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运河场景和文化活动,日益丰富着百姓的美好生活……河道生态美观、文化遗产美丽、文明交流美妙,当大运河绵绵流淌进人们的生活,每个人也就成为这条河流的活力之源。它流经我们,也将穿越我们,在华夏大地留下生生不息的人类史诗。

大运河的故事,在千年水脉中荡漾,在古城新生中传扬。运河之水孕育的文明智慧,成为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古往今来,依然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我们有理由期待,这条绵亘南北的千顷碧波将继续迸发崭新活力,向世界讲述着与河共生、共融、共兴的故事。(甄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