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青海宁夏之旅: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正文】 在华夏的版图上,青海与宁夏,两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独特的光芒。它们,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坐标,更是文化与自然的融合之地。本次旅行,我将带领大家一同探索这两条主线:自然美景与人文风情。 首先,青海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著称。我们从青海湖开始,这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更是鸟禽的天堂。每年春季,成千上万的候鸟汇聚于此,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态画卷。而湖旁的塔尔寺,则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圣地,寺庙的金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彰显着信仰的力量。 接着,我们转向宁夏,这里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贺兰山的雄伟与黄河的壮阔,共同绘制了宁夏的自然底色。而西夏王陵,作为西夏文化的代表,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古老王朝的辉煌与神秘。 在人文方面,青海的藏族文化与宁夏的回族文化,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在青海,我们可以看到藏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品尝到地道的青稞酒与酥油茶;在宁夏,我们可以体验回族的宗教活动,感受他们对信仰的虔诚。 此外,两地的美食也是旅途中不可错过的亮点。青海的手抓羊肉与酸奶,宁夏的羊肉泡馍与八宝茶,都是让人回味无穷的美味。 总之,青海宁夏之行,是一次自然与人文的双重探索。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更能够感受到不同民族的文化风情。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也是一次视野的拓展。让我们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留下难忘的足迹。

参考以下文章来源:

第一观察 | 总书记青海宁夏之行贯穿这样一条主线

“青海宁夏行:探寻自然与文化的融合” 宁夏 中华民族 总书记 青海 共同体 民族 文化 群众 精神 主线 sina.cn 第1张

新华社

关注
“青海宁夏行:探寻自然与文化的融合” 宁夏 中华民族 总书记 青海 共同体 民族 文化 群众 精神 主线 sina.cn 第2张

6月18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赴青海、宁夏两地考察。此行贯穿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学习领会。

——从考察的时间节点看

下个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集众智、聚众力。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得牢牢的,有助于广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体现出我们党着眼“两个大局”的大视野。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我们必须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正如总书记在考察中所讲,“五十六个民族凝聚在一起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共同奋斗,一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视角看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

推动民族工作,要依靠两种力量,一种是物质力量,如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脱贫奔小康,进而实现共同富裕;一种是精神力量,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有着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在新时代,我们更要做好“第二个结合”,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

——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看

今年4月,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准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快建设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多民族聚居的社区考察调研。

这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夏提出了努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要求。去年12月,在广西考察时,对广西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要从基层社区抓起,营造各族人民一家亲的浓厚氛围,把民族团结搞得更好。

习近平总书记曾充满感情地说:“我多次同各族群众面对面交流,收到了各族群众许多来信。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这次,总书记亲赴民族地区考察,让各族儿女更加感受到来自党中央的关心和关怀。

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殷殷期许,必将鼓舞各族儿女手挽着手、肩并着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努力奋斗。

策划:黄豁、刘紫凌、张晓松

监制:鞠鹏

主笔:王琦、侯雪静、央秀达珍

视觉|编辑:张惠慧、包昱涵

新华社国内部、青海分社、宁夏分社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